新竹市長高虹安名譽訴訟遭判敗,政治風暴再起
2024 年 12 月 27 日政治 發佈

## 總覽新竹市長的名譽之戰
在新竹市長高虹安因貪污案而遭停職的背景下,最近一起名譽損害賠償訴訟引發了廣泛的關注。高虹安不滿政治評論員李正皓在社交媒體及政論節目中,對她的施政及寡婦樓都更案提出質疑,進而提起訴訟,要求賠償50萬元。近日,新竹地方法院的判決結果出爐,卻是高虹安敗訴。

## 事件回顧:從指控到訴訟
李正皓在去年九月的節目中,針對新竹市的寡婦樓等三個都市更新案,提出了高虹安與建商之間可能存在對價關係的指控,並形容這些案子以「音速」的速度通過環評,質疑其背後是否有不當操作。這些指控對高虹安的政治生涯無疑造成了重創,她選擇透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名譽。

## 法院判決:高虹安的失利
然而,法院的判決卻未站在高虹安這一方。新竹地院的裁決結果,讓高虹安及新竹市府的名譽訴訟計畫化為泡影,這不僅是對她個人的一次打擊,也引發了外界對於新竹市政府透明度及公信力的疑慮。民進黨市議員劉崇顯也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認為這顯示了高虹安在面對指控時的無力感。

## 政治風暴中的後果
高虹安的這起名譽訴訟,無疑是新竹市政治風暴的縮影。隨著她因貪污案而停職的事實,加上此次敗訴,市民對她的施政能力和誠信度產生了質疑。這不僅對她的個人形象造成傷害,也可能影響到未來新竹市的政治格局。

## 反思與警惕:政治人物的責任
此事件也讓我們反思政治人物在面對指控時的責任。高虹安的選擇雖然是想要透過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名譽,但當社會大眾對政府的信任度降低時,僅僅依賴法律的力量或許難以回復曾經的信任。這也提醒了所有政治人物,透明和誠信應該是他們施政的基石。

## 結語:未來的挑戰
高虹安的名譽訴訟敗訴,無疑是在她的政治生涯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未來,她需要面對的不僅是法律上的挑戰,還有市民對於她施政的期待與信任。如何重建這份信任,將是她今後政治路途中的重大挑戰。新竹市民又將如何看待這位曾經的市長,未來的局勢仍需拭目以待。

Tags: , , , ,
新竹市教育政策獲肯定,議員呼籲持續努力
2024 年 11 月 19 日未分類 發佈

新竹市議會在近日的總質詢中,議員宋品瑩針對新竹市府自上任以來的重大教育政策進行了詳細的檢視與評估。她對於市府在教育領域的努力表示肯定,尤其是對於三位在任的教育處長及其團隊所作出的貢獻表示讚賞。隨著新竹市的教育政策逐漸深入人心,市府在推動教育公平、提升教學品質等方面的努力也得到了民眾的廣泛關注。

宋品瑩指出,過去幾年來,新竹市府在教育資源的分配、教師培訓及課程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透過與社區合作,市府不僅提升了學校的教學環境,也增進了家長及學生對於教育政策的理解與支持。

在這次的質詢中,宋品瑩特別提到,教育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基石,市府應持續致力於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與成長。她呼籲市府在未來的政策中,能夠更加關注偏鄉及弱勢學校的需求,並提供必要的支持與資源。

此外,議員還建議應加強對於科技教育的重視,讓學生能夠在快速變化的科技環境中,獲得所需的技能與知識。宋品瑩強調,未來的教育政策應該不僅僅是應對當前的需求,更要著眼於未來,培養能夠適應多元化社會的優秀人才。

在總質詢結束後,許多市民對於議員的發言表示支持,並期待市府能夠持續在教育政策上加強努力,讓新竹市的教育發展更上層樓。市府官員也回應表示,將會對於議員的建議進行深入的討論與評估,以便在未來的政策中做出調整與改善。

新竹市的教育政策正在逐步形成其獨特的風格,未來如何在教育領域持續創新與改革,將成為市府及教育單位的重要課題。市民的支持與期待,無疑將成為推動新竹市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

Tags: , ,
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容積率引發爭議,前市長林智堅強調合法性
2024 年 9 月 11 日公共政策 發佈

近日,新竹馬偕兒童醫院的容積率問題引發了激烈的政治辯論。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主任陳智菡指控,前新竹市長林智堅任內將該醫院的容積率從250%調整至450%,這一增幅甚至超過了京華城的容積比例。這一指控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林智堅隨即反擊,強調該案在他任內的調整是合法合規的,並表示已委託律師進行調查,準備對任何不實指控採取法律行動。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對於這些不實的抹黑行為感到非常憤怒,並重申在擔任市長期間,始終秉持推動兒童醫療事業的初衷。

陳智菡則不甘示弱,質疑林智堅的決策過程,並指出新竹馬偕兒童醫院的案件,應該由行政法院來審理,而不應該交由北檢與北院來處理。她認為,行政處分應該與刑事處分分開,這樣才能確保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這場爭論不僅涉及到醫療體系的發展,也反映了政治權力與公共資源之間的緊張關係。新竹馬偕兒童醫院的容積率調整,無疑是當地醫療資源整合的重要一環,但其背後的政治角力卻讓人對醫療決策的公正性產生疑慮。

隨著爭論的升級,社會對於這一事件的關注度也隨之提高。許多民眾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看法,對於林智堅的處理方式表示支持,認為他在推動公共醫療事業的同時,應該要有更多的透明度和負責任的態度。

而在另一方面,陳智菡的質疑聲音也未必毫無市場。許多專家學者對於醫療機構的容積率調整表示關切,認為這樣的決策應該充分考慮到醫療品質與病人需求,而不應該單純以數字來衡量。

這場政治風波不僅是新竹市政的隱患,也可能成為未來選舉的一個焦點議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各方的立場將如何演變,值得關注。

Tags: , , , , ,